中新社南昌12月6日电 (朱莹)中国长江中下游多省份6日出现大雾天气,其中江西北部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浙江西部、安徽南部及湖北东南部局地出现大雾。受大雾天气影响,江西、湖北境内部分高速公路封闭。
当日清晨,江西省会南昌许多高层建筑“隐身”在大雾之中,有市民在社交平台上传浓雾图片,高层住户晒出漫漫“云海”景观,远处眺望,地处赣江之滨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不见了”。
12月6日清晨,地处赣江之滨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被大雾笼罩。 刘力鑫 摄
江西省气象台6日5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据统计,5日7时至6日7时,赣北、赣中北部的27个县(市、区)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强浓雾,以上饶市鄱阳县30米为最低。
大雾给当地交通带来不小的麻烦,湖北境内的黄黄高速武穴站、花桥站因大雾临时管制,江西境内G35济广高速景鹰段鹰潭南、G56杭瑞高速九景段等多条高速入口实行交通管制,211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实行管控。此外,在长江下游航道,九江海事局辖区张南水道出现团雾,能见度不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九江海事局6日7时起发布气象类大雾三级(黄色)水上交通安全预警。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相关专家分析大雾原因主要为前期地面有弱降水,赣北处于长江中游和鄱阳湖间,整体近地层湿度较高。此外,中高层大气干,空中少云或无云,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高湿水汽凝结,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
气象部门预计本月6日夜间至7日早晨,部分地区仍会有大雾,但大雾天气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少,8日上述区域大雾天气基本结束。(完)
中新社兰州12月6日电 (戴文昌)“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6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为3个月,至2024年3月5日结束。
楹联,俗称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综合了民俗文化、对句艺术、书法艺术与制作工艺。
12月6日,观众在兰州市博物馆参观“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九美旦增 摄
据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介绍,此次展出的楹联作品涉及作者名家50余人,其中与甘肃有关的就占近40人,如唐琏、安维峻、左宗棠、范振绪、吴可读、水梓等名家大儒。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艺术智慧、娴熟的笔墨技法勾勒出时代风采,展现书法楹联的魅力与特色。
此次展览共展出兰州市博物馆和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楹联作品近百幅,以时间为脉络,分为“翰林风貌”“名士雅集”两个单元。这些作品呈现了明清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者的艺术创作风貌。
12月6日,展出的楹联展品。九美旦增 摄
楹联习俗,源自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出现合律对句,是楹联形成的重要标志。楹联与书法的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李周明说,书法楹联,顾名思义就是书法家与楹联的结合,人联互动、妙趣横生,字体依联而舞、内容因之变活,相得益彰、自然天成。文字与书法不仅是记录中华文明的工具与载体,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此次展览让楹联文化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完)